为切实保护和改善古淮河生态环境,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了《淮安市古淮河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经市政府同意,以淮发改办〔2018〕48号文正式印发。
一、出台背景
古淮河,又称废黄河、古黄河、黄河故道,起自淮阴区五河口,流经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区、涟水县,在淮安区苏嘴镇流入盐城市入海。古淮河京杭运河河口至苏嘴镇与盐城交界处段沿线有四个水源地,古淮河集供水、蓄泄洪水、灌溉、生态调节、景观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承担了全市绝大部分的饮用水任务,更是淮安最主要的生态大通道,被称为淮安人民的“生命之河”,保护好古淮河任重而道远。
2016年淮安市制定了《淮安市古淮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6年12月2日顺利通过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并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实施为古淮河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意味着淮安市古淮河保护步入法治时代。《条例》第十一条提出:古淮河保护规划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县(区)人民政府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包括古淮河功能定位、保护目标、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等内容。根据《条例》规定,市发改委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区编制了该《规划》。
二、总体框架
《规划》文本共分7章、29节,明确了古淮河保护的范围,认真总结分析了古淮河保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古淮河保护的总体目标、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确定了饮用水源地安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保护措施,编排了总投资28.4亿元的重点工程和项目,并对规划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保护目标
《规划》对古淮河保护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至2020年,减少沿线点源及面源污染,维持古淮河现有的优良水质,保障区域饮用水安全;疏通行水通道,基本实现行水畅通;生态环境更加优化,成为淮安市当地居民重要的休闲旅游场所。
远期目标:至2030年,维护古淮河生命健康,保障公益型功能不衰减,开发利用有控制;调蓄能力得到恢复,行水畅通、水动力条件明显改善;水质持续优良,满足各功能区水质要求;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良性循环,水质清洁,古淮河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河和谐共处。
四、保护范围
本次规划的淮安市古淮河保护长度为97.863km(左右岸线合计长度,下同),其中,市直河段岸线保护长度为17.496km、清江浦区岸线保护长度为12.681km、淮阴区岸线保护长度为23.686km、涟水县岸线保护长度为44.0km(至苏嘴镇,不包括涟水县与盐城交界范围)。
五、保护措施
《规划》围绕古淮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出了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和重点工程。
(一)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管理体制;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监督机制。
(二)水污染防治措施。强化生活污染防治;推进面源污染防治;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加强船舶码头污染防治。
(三)水生态修复措施。实施清水活水工程;加强生态空间保护;恢复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四)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五)重点工程。淮安市古淮河保护重点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地保护与建设、水污染防治、河道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及其他工程,共编排了20项重点项目。
六、规划保障
为全面保障《规划》落地实施,《规划》还以“保护和改善古淮河生态环境,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从组织领导、机制建立、资金投入、监测预警、技术支撑、考核评价及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